有的人还是别养狗了,都把狗教坏了 | 人有人格狗有“狗格”

文/太一

黑色斗牛犬猛扑孕妇,孕妇丈夫护妇把狗踢开,原本是一件可理解的事,网红狗主人只顾护犊心切,口出恶言,甚至大打出手。

原本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有的人把它“教坏”了。

撸猫、遛狗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公园、马路随处可见,朋友圈也频繁地出现喵星人和汪星人的身影。

萌萌的宠物当然讨人喜欢,但现实生活中也有“恶犬”的存在,不少的人因此成了“怕狗”党。曾经我被狗追了两条街,从那以后去同学家里玩,第一句要问同学的不是“你爸妈在不在”,而是“你家养没养狗”。

那么为什么有的宠物狗看起来很温顺、没脾气,而有的却看起来很有攻击性呢?

人有人格,狗有“狗格”

动物性格

人在与社会环境长期的交互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种稳定且独特的认知观念、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也就是所谓的人格。同样,动物在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出项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动物性格(animal personality)。

然而,动物不能像人类一样说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测量就成为了难题。况且,不同动物物种的区别远远超过了不同文化或种族的人类的差异,如何分类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为了解决分类的问题,研究者们首先聚焦在最常见、最广泛的宠物种类——狗的身上。

为了研究“狗格”,他们设置了一些狗与狗、人与狗的活动,比如,让宠物狗进行拔河比赛(tug-of-war)或者组织嬉戏打闹(rough-and-tumble)的游戏,然后观察和记录狗的各种表现,形成不同的行为范畴,构成不同的动物性格。

这有点类似于大数据分析的原理,当某些行为的出现的次数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归结到某一类型。比如,土佐犬的攻击性高,比较好斗,而吉娃娃比较温顺,可能“拔河比赛”输了也不在意,在“宜人性”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魔爪伸向了鸟类,发现绿黄色科鸣鸟也存在性格差异。

他们在每只鸟的食盆中放置完全相同但是颜色鲜亮的食物,然后记录从放食物到鸟开始吃食物的时间,结果发现有的鸟只需要几秒钟,有的则需要半小时左右。这说明这种鸟在好奇心维度上存在差异。

人有千面,狗亦如此

狗格

国外的研究者基于大五人格的基础,分析“狗格”时发现有四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以及开放性和责任心的综合。

还有研究者对15329只不同种属的狗进行了研究,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五个维度,即贪玩性(playfulness)、好奇性/大胆性(curiosity/fearlessness)、好交际性(sociability)、爱追逐(chase proneness)、好斗性(aggressiveness)。

国内也有研究者关注“狗格”,比如苏彦捷教授对宠物主人、动物饲养员以及兽医进行了访谈,并根据他们对所饲养的动物日常行为表现的描述,探索出动物性格的七大维度,即忠诚温顺、热情活泼、攻击计较、精明节制、畏惧畏缩、任性浮躁、机警自主。

处久了,狗也就像人了

人格与“狗格”

宠物从出生到成长,直至死亡,也是跟人类一样,不断与社会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饲养者通常是宠物最频繁接触的生物个体,对宠物性格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比如,给宠物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宠物积极品质的形成,它们会表现得更温顺、忠诚、热情等。类似地,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的饲养者,所养的宠物也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网红Saya和她妈和狗)。

此外,有研究者在线上收集了1000多份问卷,结果发现,狗的性格与主人的人格有相关关系。

比如德牧、斗牛犬等和它们的饲养者都比较外向,格雷伊猎犬和它的饲养者情绪都比较稳定,还有拉布拉多、金毛、吉娃娃等和它们的饲养者都在宜人性得分较高,泰迪和他的主人们都……#你懂的

另外,再补充一句,出于自利性偏差,饲养者总会认为自己的宠物比他人的宠物更听人话、招人喜爱,会对宠物表现出更强烈的依恋倾向,甚至出现过度“溺爱”的情况。熊孩子都会被宠坏,更何况宠物呢,别到时闯祸了,以“他只是个宠(hai)物(zi)啊”来搪塞和逃避责任。

最后,祝大家有猫可逗,有狗可遛。但遛狗时,切记“出门栓链子,拉屎要铲除,管教狗不乱叫”转载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