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要向孩子表达恨,孩子才会觉得母亲爱得真实 | 施琪嘉体验式督导工作坊干货来袭

施琪嘉7月北京工作坊

第二天圆满结束

今天现场又有怎样的发生呢?

来看看前线发回来的报道吧!

01

关于梦

房子代表人格结构。搬家则代表身份的转换——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还是你不得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考试作为一个隐喻无处不在。

它的第一象征意义是超我。能不能在父母、权威面前过关?

第二象征意义是成人。非洲一些部落将打猎作为成人礼的一部分,因此考试也意味着,我是否真的成人了?

这又常演化为第三象征意义,中年危机。人到中年,我的职业、婚姻是否过关?我又是否成为了我自己?

所有人都有回到母亲子宫里的想象,因为那是和母亲共生的阶段,是非常安全全能的状态。有几个证据可以证明:

1、所有孩子都喜欢水。害怕水的孩子可能在早期有过羊水窒息。

2、在德国,老年人的心理治疗里会有水疗。

3、人在做梦的时候,常常也会梦到水。

2

关于人生

因为你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日子,你就真的不会过上好日子。

如果一个人可以真的成为自己,那他和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现实中的事情根本不会如此拧巴。

3

关于父母

温尼科特提出了“原始的母爱投注”这一概念。母亲在怀孕时,注意力会逐渐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分娩4~6个月后,原始的母爱投注会逐渐减少——母亲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但是,高控制感的母亲会继续呆在这一关系中。有些母亲可能会喂奶到3、4岁,这已经不是孩子的营养的需要,而是母亲自己的需要了。

母亲要向孩子表达恨,孩子才会觉得母亲爱得真实。

不管母亲多吵吵闹闹,孩子不会害怕一个真实爱着自己的母亲的吵闹。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搞出来的。

母亲太过焦虑,那孩子就会配合母亲的潜意识搞出一点事来,让母亲的焦虑有一个去处。

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超越自己完成成长,可真的发现孩子成长到不受控制的时候,又会恐慌地要去控制。

女儿的第一个男朋友,一般都会被“利用”来帮助自己离开家。

4

孤单?孤独?

孤单感更多来源于缺少陪伴。个体渴望联结,并且不在意这个联结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要有联结就行,因为联结就意味着陪伴——只要有人陪伴,自我就能够存在并活下去。

而孤独感则有很深的内在客体联结,虽然更愿意独处,但孤独感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高级感受。

5

关于咨询

荣格说,大家都习惯待在太阳之下,而我们的工作是要待在人性的阴影之中。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没能了解到的信息也不是出于偶然。

精神分析认为一切都不是偶然。

这种“没能了解到”也许也和移情反移情有关。

有些时候,咨询师需要承认自己不是全能的。

咨询师确实不能什么都做到。

心理治疗不能只讲“形而下”的东西。它较高的阶段在象征层面,是形而上的东西——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像自己?

“我配不配我现在的生活?我配不配我想要的生活?”

结束的时候,

有学员反馈说,

在施老师的工作坊里,

真的感受到了那种探寻生命意义的高级感。

那,你呢?

你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过上的人生吗?

没听过瘾?

继续关注我们公众号吧~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