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心理在咨询:我们喜欢的是“你”啊,而不是你的标签

文/若杉


在看《蔡康永的情商课》,开篇提到一个“标签”的概念。

他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贴着一些小标签,小贴纸。有的小标签是用小纸条随意写的,有的小标签是比较郑重的卡片,而有的小标签是重金打造的。

那些字迹潦草的小纸条上,写着你随意做过的某个临时工,一时兴起学过的小爱好;

那些郑重的卡片上,写着一些你坚信的人生信条,比如,一定要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掉,一定要写一首人人都觉得好听的歌曲。

而那些重金打造的标签上,写着某个你珍视的身份,比如,某某比赛的冠军,某某公司的CEO。
……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充斥着这样那样的标签,而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在自己身上,不断添加标签的过程。有些标签,你可能没那么在意,比如,究竟是爱吃火锅还是爱吃广东菜,有些标签,则可能深深地绑架你。

比如,要么瘦,要么死。

比如,我是个温柔的人,就永远不能发火。

比如,我是个优秀的人,就永远不能失败。

这些标签,一旦绑在身上,就像人为的给自己定制了一个框架,所言言行都必须在这个框架之内,往左往右都动弹不得。你会因为这个框架,活得束缚、活得拧巴、活得战战兢兢,活得极不自在。

事实上,越优秀的人,越会给自己打造这样的框架,大概因为拥有的太多,所以也太怕失去。

写到这些的时候,脑子里自然想到了最近奇葩说关注度很高的辩手许吉如。

许吉如从一出场,身上就贴满了各种亮闪闪的标签:清华学霸、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师兄杨奇函说“让五个年轻人代表国家去联合国开会,绝对有许吉如”,赵英男说“他不用讲段子,也不用多动听,她讲话就是让人愿意听”。

再早一点,她靠在《我是演说家》上一段《少年强则国强》的演讲,火遍全网。当时,作为导师的乐嘉评价她:“你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这些看上去让人艳羡的目光,让许吉如从一出场,就自带一种主角光环。但这个光环,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只能赢不能输”的绑架。

首次和杨奇函1v1辩论,许吉如观点明确,语速超快,几乎把杨奇函打的片甲不留,却没想到在结辩时分,被杨奇函扳回一城。

得知自己输的那一刻,许吉如的表情极不自然,直到导师“壮士留步”,依然愿意留下她的时候,才破涕为笑。

再后来,许吉如深得薛兆丰教授的喜爱,被选成了队长。

但许吉如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那场《工作996,要不要886》的辩论中,她的发言完全没有打动观众。

许吉如做的第一个举动是,放弃结辩,让队友来结。

紧接着投票选出被淘汰的一名选手,许吉如得票最低,被淘汰。

导师罗振宇认为“奇葩说缺不了许吉如”,把自己队的“在下不服卡”送给许吉如,希望她能在这个舞台上走得更远一点。

这个时候,许吉如原本可以拒绝,毕竟不是自己队的东西,但是,许吉如选择了接受。因为她太想赢了。

紧接着,按照“在下不服卡”的规则,许吉如需要从对方的战队中选择一人进行PK,PK胜利,她才可以留在台上。

这个时候,许吉如没有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庞颖,而选择了最弱的胡老师。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对许吉如是失望的,选择一个最弱的对手,赢了没什么光彩,输了却更难看。

但是,许吉如太想赢了,她顾不得姿态是不是优美,只想赢。

但结果是,许吉如又一次输了,以10:85的超悬殊比分,输给了胡老师。

许吉如的《奇葩说》之行,把“我想赢”三个字清清楚楚的写在脸上。如果用蔡康永的标签论来说,许吉如身上,一定有一个用黄金打造的、坚不可摧的标签叫做“我只能赢,不能输”。

这个标签,有错吗?

当然没错。

但是,如果这个标签太坚固,会让人变得紧张、患得患失,会变得没那么可爱。

许吉如无疑是有实力的,她的失利不是失在辩论技巧,甚至不是失在所谓的缺乏综艺感,而恰恰失在,她太赢了。

因为太想赢,她在和黄执中开杠时,因为害怕而语塞,她坦言,被问蒙了。

因为太想赢,她的辩论中总有一些咄咄逼人的观点,甚至有一些略显狰狞的表情。

这些,都让这个原本好看的姑娘看起来充满攻击性,一点儿不可爱。

所以,许吉如输了。

许吉如的输,让我想起了《奇葩说》的另一个辩手,在1/2生存战中,和詹青云对战的程思博,程思博同样带着足够优越的背景来到奇葩说,巴黎第十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在贝尔实验室实习。

但是,他整个人看起来却要轻盈许多,喜欢詹青云,不论输赢,直接选择与詹青云对战。程思博表现亮眼,虽然最后以48:52的比分输掉了比赛。导师依然愿意通过“壮士留步”留下他。


但是程思博选择了拒绝。他说:“如果我人生的最后一场辩论,是跟詹青云老师打一场48:52的比赛,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听了他的解释,导师蔡康永说:“我们自己视为珍宝的机会,对人家来讲,是收藏的人生中众多美好回忆中间的一颗珍珠而已。”

我特别喜欢程思博的这种轻盈感,因为大多数的我们太容易被别人给的标签绑架,就像许吉如被“优秀”二字绑架。

程思博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几分,所以,当众人都希望他留下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程思博的选择很酷,他的酷在于,不被标签绑架,只做自己。

太多人,活得没那么酷。

因为被人说温柔,就觉得自己不应该愤怒、不应该发火;

因为被人说聪明,就觉得自己应该事事做得举重若轻,彰显智慧;

因为被人说“常胜将军”,就觉得赢是自己的义务,永远不能输。

可是人都是多面的呀,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手,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千差万别,哪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可以把人的复杂说得清楚呢?

你若真得不由分说的把这样的标签都挂在自己的身上,这标签就成了你的枷锁,你的桎梏,你可以创造标签,但切记不要被标签所绑架。

我们喜欢的是一个能成功、敢失败、可张扬、也会流泪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个贴着标签的表演者。

做你自己,就好。

×××

更多个人成长的内容,请访问:个人成长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朱悦

史玉磊

王洋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