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活中的“必须”,压垮了你

文/若杉

图/霍华德·贝朗思【美】

×××

01

某天看《圆桌派》,主持人窦文涛说:“我把朋友圈给关了,原因是看着别人过得好,闹心,干脆就给关了”。

听到窦文涛说关掉朋友圈的那一刻,我也顺手把自己的朋友圈也给关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好歹也算个自媒体人,与外界联系算是工作之一。

最近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听到有朋友说,把朋友圈给关了,原因不一。

有的嫌浪费时间; 有的之前发多了自拍,良心发现,防止自己自恋爆棚,也关了; 也有的觉得朋友圈质量越来越差,除了广告就是公司宣传,所以也关了。

像我这样莫名其妙一瞬间关掉朋友圈,好奇的成分居多,只想看看如果生活中少了这部分,会发生什么。

原本以为生活会因此失掉一大块,没有失魂落魄,至少也会若有所失。

没想到30天很快就过去,结论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甚至在关闭朋友圈的第七天才想起来,原来我把朋友圈关了。想起之前无意识地刷朋友圈的时间,有点心疼那些被刷刷刷浪费掉的时间。

原来自己根本没有想象的那般,依赖朋友圈。

倒是省出来的时间,用在看书,用在发呆,思考自己比关心别人更多,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以往都会无意识地拿出手机,各种刷,偶尔碰到同样没睡的朋友,还顺便惺惺相惜、同命相连的聊几句。现在好了,关了朋友圈,睡不着的时候,放一点白噪音或者抓起枕边的任意一本书,翻几页,然后顺利睡去。

原来关圈还有助眠的作用,算是偶尔得到的收获。

02

想起几年前,也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那个时候,我还在公司上班,某天下班回家,路上被一个长得毫无侵犯感的姑娘扒了手机,后知后觉的我,走出几百米,才反应过来。回头一看,姑娘早已没了踪影,我只能沮丧地独自回家。幸好那会儿手机支付还不如现在发达,否则可能连回家都困难了。

又恰巧第二天是个小假期,很早就约了姐妹们出游,所以,没有时间去买手机。于是,借朋友的手机给妈妈打了电话,说明情况,然后,就“无手机一身轻”的上路了。

第一天,确实有些不适应,尤其是看着朋友们拿着手机拍照、发微博的时候,自己两手空空,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但从第一天晚上开始,开始觉得有一种轻盈感,不低头看手机,就会对朋友说得每一句话更在意,因为没有手机,没法时时刻刻拍照,就想用眼睛更多地记录下看过的每一处景致,所以,感官更敏锐。

更重要的,反正手机丢了,除了身边的朋友,谁都找不到我,不用担心旅途被突然到来的电话打断,竟莫名地无限心安。

这样到第二、第三天,竟然有点喜欢上没有手机的生活,很认真的在心底盘算,有没有可能完全不用手机,或者晚一点、再晚一点,去补一个新的手机。

虽然后来,还是没有抵挡手机在生活中必需品的位置,成为了手机一族。

但直到现在,都怀念那三天,不带手机的日子。

03

这两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缺乏,要通过赚更多的钱,耗费更多的时间,来满足或物质、或精神上的需求。

事实上,有时候,之所以觉得生活在负重前行,只不过是自己给生活本身加上了太多“必须要”“不得不”,让生活本身变累、变焦虑了。

有一段时间,网上盛传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文章中,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记得当时,这篇文章成功引起了妈妈圈的共鸣和焦虑。

但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这位妈妈把生活的每一个附加项都变成了必须项;

美国游学是必须,钢琴班是必须,游泳班是必须,英语、奥数、作文的培训班也是必须。

其实,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算,这篇文章可以无限升级、续写下去,《月薪十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月薪百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所以,让生活真正变得辛苦的,不是孩子的暑假,也不是月薪三万,而是一个焦虑的母亲,不知选择的,想把自以为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压垮了钱包,也会最终压垮孩子。

物质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带给我们的,有拥有选择的狂喜,但更多的是不知选择的焦虑。

就像这位高管妈妈,在游学、钢琴、英语、奥数、作文中早已选不出哪个是必须,哪个是锦上添花,所以,只剩下了焦虑。

就像很多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把Dior、LV当成必须,结果生活中,空留下了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与日益干瘪的钱包之间的冲突,又怎会不焦虑?

04

看过一本书,叫《极简主义》。

作者是两位30多岁的美国年轻人,他们都曾经在贫困的家庭长大,坚信幸福快乐的关键就是金钱。

他们以为,父母之所以过得不快乐,就是因为没有挣到很多钱,所以,只要跨越那道随心所欲花钱的门槛,就一定会快乐。

后来,通过努力,他们都做到了,成为了年纪轻轻就拥有六位数年轻的企业高管,也实实在在地享受了一把拥有金钱的快乐,买华丽衣服,度豪华假期,购买消费型电子产品和各种用不上的东西。

但这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持久的快乐。起初,他们以为是自己错估了对金钱的期望,于是,给自己的目标,从一开始的年薪五万美金一直上调,到六万、七万、十万美金。两个年轻人一次次地完成了自己设定的金钱目标,但并没有获得如期的快乐。相反,焦虑、压力、不堪重负以及抑郁接踵而至。

最终,他们决定反向操作,扔掉家里90%的东西,只留下生活中自己喜欢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用得到的东西。在扔扔扔的过程中,最终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不过是五件事: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

健康自不必说,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哪怕有一天你真的过上理想的生活,一觉醒来,发现无人分享,也是一种悲哀,所以,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不管你多么富有,无所事事都会让人觉得沮丧,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持久的、拥有热情的事情。

最后,成长和奉献联手构建了一个人生活的意义:体会自己持续的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

第一次在书中读到,两个年轻人总结出的这五件人生最重要的事儿,觉得简单、精辟,就如同他们奉行的极简主义。

我们日日纵身在生活的洪流中,以为自己“必须”拥有很多东西,以为自己“必须”获得更多的东西,其实,真正能够构建稳定、快乐生活的,不过是这简简单单的12个而已。

愿你,没有在无意义的“必须”里,疲惫了自己,模糊了方向。

更多关于情绪管理内容,请访问:情绪管理心理咨询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推荐咨询师

朱悦

王小春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