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总是容易“想太多”,算不算一种病?

文/若杉

×××

你会不会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脑子里想法太多,一刻都停不下来,很想按个思维的暂停键,让自己休息一下,但怎么都做不到。

随便看到什么都会浮想联翩,从一朵花想到爱情、想到生命,想到隔壁的煎饼摊。

忍不住想要区分真心与虚假,但越想越分不清楚。

常常觉得孤单,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情绪起伏很大,常常莫名的开心,又说不清为什么坠入情绪的谷底。

或者,常常听到别人对自己说:

“你就是太复杂了,简单一点多好”。

“别想太多,睡一觉就好了”。

“你就是太多愁善感了”。

“别想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想明白的”。

如果以上这些你都有,那么,你可能是妥妥的“想太多星人”。法国心理学家克莉司德·布提可男给这类人起了一个名字,叫“多向思考者”。

它代表的是一群人通过他们敏感的五官,观察周围的环境, 撷取大量又细琐的信息进入脑海中,使得大脑不停的运转。且大脑运作具有超高的效率且富含多面向的思考,容易造成当事人的心理情绪起伏动荡。

01
为什么你总是容易“想太多”?

容易造成“多向思考者”想太多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感。

也许,没有人真的愿意想太多,如果可以,一辈子简简单单、无忧无虑多好。但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有些人,不得不过早的想很多。比如,《奇葩说》辩手姜思达就曾经在一起采访中谈到,因为父母在他小学5年级的时候离婚,离婚以后,他的生活状态是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每周有一天的时间爸爸带他出去玩。

于是,在家的时候,妈妈在他面前骂爸爸。

外出的时候,爸爸又跟他说妈妈的不是。

这样,同样的事情,听到他的耳朵里,就有了两个版本,他分辨不清,哪个版本是真实的,哪个版本是血口喷人。所以,要刻意调整自己,该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爸爸,又该以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妈妈,才能让他们都不伤心。

因为过早需要顾及家人的态度和感受,要考虑太多,他不得不在别人还只懂得“伸手要抱抱”的时候,就想的比一般人多很多。

第二,天生敏感的感受系统。

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视、听、触、嗅来感知这个世界,并且,通过视听触嗅感受到的世界,大不相同。

比如,同样一所房子,善用听觉的人会首先判断房子是宁静还是嘈杂,善用视觉的人,会判断房子的装修、配饰、亮度;善用触觉的人,更倾向于感知沙发的质感和地毯的舒适度;而善用味觉的人,会首先评判房子是有烟味还是有甜甜的熏香。

每个人善用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同,程度也各有不同,有些人感官系统更敏感,有些人感知系统更迟钝。而对于“多向思考者”,他们的观察度、敏感度、感知度都更高,甚至可能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

所以,因为接收到的信息过多,要处理的信息过载,也自然容易想太多。比如,同样是看到一个人皱眉,感官系统不敏感的人可能看到就直接忽略了,而感官系统敏感的人,可能内心早已心潮澎湃、自导自演了一场大戏:

他是不是不喜欢我,是不喜欢我的穿着,还是刚刚说了哪句话让他不开心;

他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是出门前跟老婆吵了架,还是身体不太舒服……

一个小小的皱眉都可以演绎出千万种可能,也就难怪会想的多了。

第三,想太多,可能是“以右脑思考”的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

用左脑思考的人,善于线性思维、做事情有方法和步骤,他们擅长分析,喜欢把整体的事物分割成单一个体,喜欢循序渐进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以大脑左半球为主导来思考的,大约占人群中的70%-85%。

而剩下的15%-30%,属于右脑思考者。以右脑思考的人,享受活在当下的喜悦,他们倾向于凭借感官接受信息,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本能,思维模式如树枝般发散。

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要数达芬奇,达芬奇习惯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比如说,1496 年的一天,他写下这样一串话:

今天我要做的事情有:

① 去米兰和它的郊区采风。

② 画一副米兰全城图。

③ 找一个数学学家给我讲讲三角形的知识。

④ 找一个水力学家,告诉我怎么去修建一条运河。

⑤ 去研究一下鸟的翅膀,看看它们飞行的奥秘。

仅仅这一天的任务,就包括了绘画、旅行、数学、水利、动物学五个方面,可见他的思维有多发散、多跳跃。

02
“想太多”的人,拥有的四个特质

不管是因为先天思考方式、感观敏感程度的不同,还是后天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

想太多的人,总是不可避免的拥有着这样一些特质。

  • 情绪极为敏感。因为对于世界的“易感”,所以,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在他们眼中,牵扯着生命的变迁、岁月的改变,抑或命运的无奈,也因此,我们在得以听到林黛玉那曲《葬花吟》。

  • 同理心强。更能敏锐的捕捉到别人的情绪,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这是好处,也是坏处。好处在于,他们通常可以倾听别人的痛处,给予回应和共情。坏处在于,这一方面让自己极为疲惫,更一方面,因为过多的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所以,会不自觉的按着别人可能会高兴的方式行事,长久下去,容易失去自我。

  • 喜欢独处,害怕人群。因为太过敏感,常常在人群中觉得过于嘈杂、无所适从,尤其还要自觉不自觉地照顾别人的感受。所以,相比于与人相处,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独处。

  • 追求完美,容不得道德或者品质的瑕疵。想起张国荣曾经说过;“在别人眼里100%的好,在我这里只有70%”。对于想太多的人来说,敏感既是财富,又是魔咒。因为敏感,他们比别人更多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好,但同样是因为敏感,他们异常敏锐与挑剔,对这个世界的不好,亦有着强于他人数倍的觉察,相比于很多可以得过且过的人,他们更容易沮丧和疼痛。

写到这里,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朴树。这几条,他全中。

哪怕年过不惑,朴树依然是大家心中的“此间少年”,他疼痛,脆弱,敏感,对于音乐、对于艺术有极强的天赋与觉察,但是,对于尘世间带着烟火气的种种规则,他又显得格格不入。

他敏感,情绪起伏极大。人生中数次被抑郁侵袭,最难过的时候,想到放弃生命,靠着每天用强大的意志劝自己“熬过去,明天会好”,度过那些情绪低落到谷底、没有人可以帮助、可以替代的时光。

他善良、同理心强。哪怕情绪最差的时候,也向亲人隐瞒着自己的状况,只在状态好一点的时候,去看望父母,让他们放心。《 奇遇人生》里,和阿雅去古巴,遇到经济拮据、录不起唱片的古巴音乐人,他主动提出,送对方电脑,让对方把录好的歌发个他,由他在国内做好编辑,再发回去。

他害怕人群。哪怕出道多年,他始终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公众、面对媒体。和妻子卖掉了市中心的公寓,在京郊租了别墅,居住多年,因为妻子常年在上海工作,陪伴他的,常常只有两条狗。它们是他的亲人,与它们在一起,是朴树、最自在、最放松的时候。

最后,对于唱歌,对于最爱的音乐,他是极致的完美主义者。出道至今只出了3张专辑,第一张是1999年,第二张是2003年,第三张是2017年,距第二张过去了整整14年,每一张都在燃烧自己。

他对音乐的态度与追求,让他无法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瑕疵。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从2011年开始做,光是录音就至少耗费了三年的时间。只要有一点点不满意的地方,唱片就重新录。每重新录一次,就得多砸进去录一张唱片的钱。

03
总是容易“想太多”,还有救吗?

始终觉得,如果上天赐予你“想太多”的特质,学会适应、接受、与它共处是最好的方式。

但如果你常常觉得疲惫,想让自己休息一下。

就像我的来访者说:

“我的大脑就像是高速公路,我想让公路上的车跑得慢一些。”

“如果大脑有插销就好了,我可以拔掉插销,让自己休息一下。”

试着尝试一下,以下几个方式:

1、尝试给大脑的信息分类。

每一段时间,都可以人为的给大脑规定一个思考中心,比如,这段时间是通过考试,过段时间是健身减肥,当然,还有那么一段时间,要专注于休息和放松。

有了思考中心,在别的想法冒出来的时候,就要刻意喊停,你甚至可以给那些肆意冒出的想法命名,比如,杰克、比如,小静,当这些想法出来的时候,对他们说:“杰克,现在你休息一下。”

2、美好回忆替换。

让“想太多”的人,最受折磨的是,那些曾经的失败、沮丧、遗憾,会一遍遍的出现在脑海中,如过电影般的,一遍遍回放,每一次回放,都会把那些不好的情绪再体验一遍。

所以,你要给自己准备一些美好的回忆,比如,最让自己开心的一次旅行,与爱人最深情的一次拥吻,孩子出生,听到他第一声啼哭的兴奋。

这些美好的画面,最好时时刻刻储存在你的脑海中,在被坏的记忆侵袭,不堪其扰的时刻,要学会迅速替换。

3、让自己忙碌起来。

这个方法简单粗暴,但很有效,想让自己停下来的时候,去健身、去工作、去看一场画展、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忙起来,想的事情自然会少,人疲惫的时候,会自然获得片刻的休憩。

最后,愿所有的“想太多星人”,既能好好享受上天给予的财富,又能与自己好好相处。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