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是什么决定了一段关系是“好的关系”?

文/卡尔·罗杰斯

本文摘自《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

我曾经数度自问:我们在心理治疗学之中所学到的东西究竟怎样能够运用到一般人的人际关系上?

最近几年我经常思索这个问题,并企图将它做成一个人际关系的理论,以便纳入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法理论架构之中。本文则是想用比较不同的方式把这个理论的某些面相揭示出来。这里所需认真专注的,乃是在所有人际关系背后可以看出什么规律性。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法则可以决定某种关系是否能促进成长、提升生活层次,使双方均能开放而发展;相反的,又是什么样的法则使这个关系会遏止心里的成长,造成双方的相互防禁,并生出重重障碍。

//
合一的概念
//

我想说的,最基本的一个乃是我称为“合一”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构设发展出来,是想涵盖一组现象。这些现象对心理治疗和对所有人际互动似乎都很重要。我想尝试给它下个定义。

合一这个名词是用来指体验与意识之间准确地契合状态。广而言之,更可延伸为体验、意识与表达之间的契合状态。

也许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婴儿。如果他在生理和内脏器官上体验到饥饿,则他的意识显然能贴合这样的体验,而他的表达也会和他的体验步调一致。他饿了,而且很是不满足,这在他而言,无论从哪个层次来说,都是真实不二。在此时此刻,他会整合或统一于饥饿中。相反的,当他餍足之时,他也会在感官、意识、表达等层面上表现出面面合一。他从头顶到脚底整个人都是统合为一的,不论你从哪个层面去侦测他。

人们之所以能那样看待婴儿,正因为婴儿就是那样彻彻底底的真实不二、表里合一。如果一个婴儿表现出亲爱、气氛、或满足、或害怕,在我们的心中总不怀疑他和他的体验有何不同,他的整个人里里外外都是这个体验。他会透明的显现出他在害怕、或亲爱、或饥饿、或任何其他感觉。

至于谈到表里不一的例子,就得转向婴儿期以上的人才行。举个最容易辨认的例子吧:一群人正在热烈讨论,其中有个人争得火冒三丈。他的脸孔涨红。声调高扬,频频用指尖指着他的对方。此时,有位朋友说道:“好了,别为这种事情动气吧!”而他则会非常认真并且吃惊地说:“我没生气啊!我对这种事情根本没什么感觉!我只是指出逻辑上的事实。”其他人听到了都会禁不住冒出一阵爆笑。

这是怎么回事?显然, 在生理层面,他确实体验着气愤。但这却和他的意识不符。他在意识上没有体验到气愤,而且他也没在言语上表达出来(至少在他所意识到的范围内)。所以,在他的体验和意识之间两不合一,在他的体验和表达之间亦然。

另外值得注意一点的是:他的表达实际上也是含混不清的。在言辞上,他说的是逻辑和事实。在语调上,以及在伴随的姿势上,他所传送的却是相当不同的讯息——“我在生你的气。”我相信,当一个人在不能合一的时刻却又拼命想作表达的话,则这样的含混和矛盾就会经常出现。

“不合一”这个概念还有另一面相,在此例中可以看出。这个人自己对于自身之合一与否的程度无法作良好的判断。那群人的爆笑则指出:大家都同样感觉到他正在气愤,至于他自己是否同意,那并不会改变当时大家真正的感觉。只是在他自己的意识中,这却不是事实。

换句话说,合一与否的程度,在当时无法由那个人自己来衡量。假若能由外在的参照架构来学习衡量,也许还能使人的自知之明有所进展。由这个人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也可以晓得他是否一直缺乏辨认自身之合一性的能力。所以,如果此例中的那个人是在心理治疗中,他也许会因为治疗情境中所提供的接纳与安全而能够回顾争吵之时的情形,并且说:“现在我晓得当时我是气得不得了,只是那时候我以为我没生气。”我们可以说:他终于能认清,当时由于他的自我防御,使他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愤怒。

再举一个例子可以描述不合一性的另一面相。布朗太太,在几个小时里不断看表,也一直呵欠连连,但在起身告辞时,她对女主人说:“今晚的聚会真不错。我觉得实在很高兴。”这个例子里的不合一,并不是在体验和意识之间。布朗太太很清楚的她觉得很无聊。其中的不合一乃是意识和表达之间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体验和意识之间的不合一,通常就是对意识的拒斥,或称防御性。若是意识与表达之间不合一,则通常称为虚伪或欺骗。

在合一性这个构设之外还可衍生出另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显然易见的,也许可以这样说:当一个人在此时此刻是完全合一的,也就是说,他的身心体验可以准确地在意识中再现,且他的表达也能准确地贴合于他的意识,则他的表达中绝不可能只包含一些外在事实。

如果他确是个合一的人,他不会说:“这个石头很硬”;“他是个笨蛋”;“你真坏透了”或“她很聪明”而已。其理由是:我们真正体验到的绝不只是些 “事实”

对体验若有准确的意识,必会表达为某种情感、知觉、或从内在的参照架构中比照而得的义。我绝不可能知道他笨或你坏,我只能说:在我看来,你像是这样这样。同样的,严格地说,我也不知道石头硬不硬,但我敢相当肯定的是:如果我一头撞上去,我会体验到它的硬。(即使如此,我仍愿允许物理学家说:那是一推以高速运动的原子和分子所构成的物质,具有很高的可穿透性云云。)如果一个人能完完全全的表里合一,则他所有的表达必然会以个人知觉的脉络来呈现。这一点,有些相当重要的含义。

可顺便一提的是:一个人若经常按个人的知觉来说话,那并不一定表示他必是个合一的人,因为任何一种说话的方式都有可能拿来做防御之用。因此,在合一的时刻里,人必然会把他的知觉、情感直接表达为知觉和情感,而不会说成是别人或外在世界的事实。但,反过来说,则未必能成立。

对于这个构设的定义,用常识的方式来做个结语吧:我相信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和我们相处的人之中看出他到底是否表里合一。对某些人,我们很容易明白:这个人的大部分不只会有意识地说话算话,而且他最深处的感觉也和他的表达相符——不论那是愤怒、或互争短长、或亲爱、或互相合作。我们会觉得“我们晓得他确实的立足点何在”。

相反的,另外有些人我们也可以一眼辨认他嘴巴说的一套其实只是个幌子、只是个表面。我们会怀疑他到底真正的感觉是什么。我们无法确定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感觉。因此我们对于这样的人就会特别猜疑和谨慎。

人之合一与不合一,是显然有别的;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合一性,端赖他当时的体验内容为何,以及他能否在意识中接纳这种体验,或他是否必须对自己而防御这些体验而定。

那合一的概念对人际互动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怎样使得一段关系成为好的关系?

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吧~

我们是:慧心荣德心理(ID:huixinrongde):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同时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我们试图唤醒大多数人关注自身内心的力量,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拥有自在人生。

查看历史消息

“关系的问题,要在关系中疗愈。”

凉山森林火灾之后: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丧失?

《绿皮书》: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成就。

如果你不乖的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承认吧,我们永远无法互相理解

“尽管我们无法互相理解,但是我爱你。”

爱过!!!| 8个奇奇怪怪的心理学研究

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看到了哪些非专业人士会感到惊讶的人类秘密?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