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刷“朋友圈”吗? | 世界变化太快,心会掉队的。

文/若杉

×××

23岁那年,我在英国读书,因为要做一个有关“回收”的主题,采访了当地的一个手艺人。

他是一个30岁出头的男子,喜欢回收各种旧的、被人抛弃的乐器。他通过各种途径把它们找回来,再经过自己的修整,让这些原本失去用途的乐器重新焕发光彩,有的恢复了本来的面目,有的经过改造,成了一种新的、从来没有见过的乐器。他还组了一个乐队,业余时间,用这些经过改造的、废弃的乐器演奏,邀请当地的朋友来欣赏,玩的不亦乐乎。

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件事”?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问我:“你觉得科技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个时候,Iphone3刚刚面世,朋友们都欣喜于可以用导航方便的在异国找路,可以用小小手机查找资料而不必非得捧着一台笔记本,还可以轻松连上skype和国内的家人聊天。于是,当他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好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他显然不认可我的回答,反问我:“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这么方便吗?我们走得越快,就越不懂得珍惜,”他指指自己改造过的乐器,说:“它们,不过被主人用了几年而已,稍加改造,就可以再用,却被主人轻易遗弃。”

那一天,他侃侃而谈的跟我说了很多,关于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弊端。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觉得新鲜,却也没太往心里去。

几年后的今天,Iphone3变成了IphoneX,移动互联网早已不再陌生,我们越来越多的把手机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每天睡觉前最晚放手的是它,每天清晨最先拿起的也是它。它轻易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购物、聊天、阅读、开会、听课都成了随时随地就可进行的事儿。

我们有了“朋友圈”,与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也得以看到更多人的生活,好像人与人的关系那么近,近到触手可及。却也发现,生活被它切割的细碎,人被折腾的疲累。

记得有一次,朋友约我吃饭,在一家精致的西餐厅。菜一上来,她照例开始拍照,然后低头修图,潦草的吃几口菜,再心不在焉的回应几句我的问话,修完图,又认真的编写几行文字,发朋友圈。前前后后,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

看着她发出的漂亮的九宫格的照片和清新小资的文字,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想着这餐饭她都没吃几口,约来吃饭的人也没看上几眼,却急急地跟这个世界分享,究竟要分享什么呢?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旅途中,常常见一处美景,还未用心欣赏品味,先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然后便低头数赞、回复留言去了。

我们的生活,好像被一个叫“朋友圈”的东西占据了。

某天听微课,一个老师讲到“物联网”,听说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一个连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都有二维码的时代,你扫扫码,就可以轻易地知道它的产地、原料、制造者、价钱等信息,还能一键下单购买。

身边的朋友进一步解释说,就是你去超市买一颗石榴,扫扫码便可知道它产自哪里、来自哪棵树,是哪个果农所培育,这棵树是否生过病。

我在想,那个时候,大概每个人也都有一个二维码吧,找工作面试这个环节也大可省去,轻轻一扫,就可以知道你的过往、学历、工作经历、做过的项目以及同事、领导的评价,每个人都是一份行走的简历。那个时候,hr这个工作大概也就不存在了。

老师讲的很兴奋,朋友的眼中也闪着光,对那个时代充满期待,我却有点害怕。

台湾作家詹宏志说:“我们住在一个叫朋友圈的监狱里。

如果“物联网”时代到来,世界会不会变成,电影《金蝉脱壳》里的那座五星级智能豪华监狱。

一颗石榴摆在我面前,我只需要知道它是否香甜,至于来自哪里、由谁种植,我真的有必要知道吗?

我想起,那位英国手艺人问我的那句:“我们的世界,真的需要这么方便吗?

科技越发展,世界变化越快,信息获取就越容易,我们与之发生关系的人和物也就越来越多。这会让我们有一种错觉,仿佛需要知道所有的事儿,认识所有的人,于是,常常疲惫不堪。

可是,真的有必要吗?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与外界发生链接的时间、机会越多,与内心发生链接的时间、机会就越少。

可是一个人成长、成熟、打磨心智的时间,不会因为世界转速加快而变快。

你人际交往的能力,需要在与朋友的沟通、摩擦、和解中锤炼。

你心智的成熟淡定,需要在与一个个困难的抗争克服中去获得。

你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探索,需要在与这个世界的碰撞接触中去慢慢知晓。

……

可是这些,都急不来,也无法加速。

世界变化太快,心,真的会掉队的。

欧文·亚隆在《当尼采哭泣》中说:“一个人要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 倘若我们都尚未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又如何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信息那么多,你总不能照单全收,活活沦为信息的奴隶。

也许,我们都该学习一件事情,叫“信息的断舍离”。

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也好,都是为了更好地获取信息,而不是被绑架。

你若想学习英文,信息获取的快捷方式,让你可以随手打开BBC,听最纯正的英文。可你不能因为信息的打包存在,觉得意法俄语,都有必要学好。

你若只是个普通的消费者,就去品味食物的美好,至于成分如何、来自哪里,请留个生物学家。

世界越来越小,联系越来越容易,是让你与那个因距离阻隔无法联系的朋友续上链接,而不是把所有人,都纳入需要联系的阵营。

世界变化再快,你的心,就那么大,容纳不了所有。

信息获得越容易,“专注”就越成了最稀缺的品质。可是唯有专注,才能让你找到心安在的地方,那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家,弄丢了,必定兵荒马乱。

你得懂得筛选舍弃信息,承认自己的局限,知晓心之所向。你得学会善用科技,懂得控制自己,外物终究是辅佐,你才是自己的导演。

世界变化再快,心都是不能掉队的!



推荐咨询师

徐凯文博士

布菲


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  京ICP备2021005240号-1